養殖池塘水質好壞簡易辨別方法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魚類養殖的經濟效益。辨別養魚水質的好壞既可以通過常規的水質化驗來衡量水體的各項指標是否適合魚類的生長用儀器,也可以通過經驗進行簡易判斷,由于前者需要相關的儀器設備和試劑,本文僅闡述辨別養殖池塘水質好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魚類養殖的經濟效益。辨別養魚水質的好壞既可以通過常規的水質化驗來衡量水體的各項指標是否適合魚類的生長用儀器,也可以通過經驗進行簡易判斷,由于前者需要相關的儀器設備和試劑,本文僅闡述辨別養殖池塘水質好壞的簡易方法。
一、看水色
水色是由水中的溶解物、懸浮顆粒、浮游生物、天空、水底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水的顏色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水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及數量的多少。由此可判斷出水質的好壞以及是否有利于魚類的生長,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障水質,一般來說,養殖水體的水色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黃褐色水質(包括褐色水、褐綠色水)
此種顏色的水體中所含的藻類以硅藻門、綠藻門的藻類為主。硅藻是許多水生動物及其幼體的優質餌料。當硅藻大量繁殖時,水體的顏色呈黃褐色.該種水色是養魚的上好水色。
2、黃綠色水、草綠色水
此種顏色的水體中所含的藻類主要以綠藻門的藻類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藻類。一般情況下,生長綠藻的水體顏色呈黃綠色,綠藻繁殖較多時水色呈鮮綠色。綠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所以以綠藻為主的水體是較穩定的,是養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以上兩種水色的水質都比較好,水體中所含有的浮游植物一般都是魚類易消化的種類,要注意保持。硅藻對水體變化的適應性弱,當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硅藻就會大量死亡,水色也隨之變化。綠藻對水環境的變化適應性較強,但要注意水色太綠(如墨綠色)時則說明水色已老。這時我們就需要及時換水或加注新水或者用氯制劑全池潑灑來控制池水中綠藻的數量。
3、黑綠色水
此種水色的水體在天氣較熱時,池塘的下風處常浮有一層綠膜,這說明水體中的浮游植物較多。水體中所生長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門的藻類(如雙鞭藻、棘刺囊裸藻等)為主,這是魚類不易消化的藻類品種。
4、紅棕色水
池水在陽光照射下呈紅棕色,且藻類在水中分布不均勻,成團成縷。此種顏色的水體中含有大量甲藻門的藻類,如裸甲藻、多甲藻等。當它們大量繁殖時水色呈醬油色,是水質變壞的標志。
5、翠綠色水
當水體的顏色呈翠綠色時,水體的透明度降低。當水溫升高時,在池塘四周(尤其在下風處)的水面上浮有一層翠綠色的浮膜。此種顏色的水體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藍藻(主要種類為銅綠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類),該水色是水質老化的標志。
以上3種水色的水質都不好,因為水體中所含有的藻類多數是魚類不易消化的種類,當這些藻類大量繁殖時,水體中的溶氧量降低,透明度減小。當上述藻類大批死亡后,它們向水體中釋放大量的有毒物質,麻痹魚類的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時還會造成魚類死亡。所以當發現水體出現上述3種水色后,應立即用硫酸銅(使池水的硫酸銅濃度達到0.5微克/毫升)化水后全池潑灑,或根據實際情況在下風處用硫酸銅(使池水的硫酸銅濃度達到0.7微克/毫升)化水后半池潑灑來殺死這些藻類,并將底層池水抽出,以免對魚類造成危害。
6、灰白色水
此種顏色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數量較多,它們是魚苗下塘的優質生物類餌料。在魚類養殖的中后期,魚池中已經不需要這些浮游動物。當這些浮游動物的繁殖達到較高密度時它們會與魚類爭氧,易引起魚類浮頭,同時還影響魚類的正常攝食與生長。故應該在魚池的四周用藥物將它們殺死,隨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施一些無機肥來培肥水質。
二、看水色的變化
水色的變化是水質“活”的標志,它分日變化和月變化。一般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大多能自由游動,且具有明顯的趨光性,由此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濃的日變化。此外,十天半月水色濃淡交替出現,說明一種藻類優勢種消失后,另一種藻類優勢種接著出現,不斷更新,池塘物質循環快。
三、看透明度
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中深淺的程度,其計量單位用厘米表示。透明度是池塘養殖水體重要的指標,與養殖魚類密切相關。透明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浮游藻類的原初生產力各級餌料生物的產量,終影響到魚產量。一般正常情況下,透明度的大小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數量的多少來決定,所以,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表示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的豐歉及水質的肥度.也可說明池塘生產力的高低。
在池塘養殖水體中,透明度的適宜范圍一般是在25~40厘米之間。透明度大于40厘米,一般認為是瘦水,小于20厘米,則是過肥水.在生產實踐中,有養魚經驗的漁農只要把手掌彎曲,手臂伸直放入水中,若水浸到肘關節仍看見手掌五指,則可判斷為瘦水,若水還沒有浸到肘關節就看不見手掌五指,則認為是過肥水。這種方法雖不十分準確,但也能大體確定水的肥瘦.不論過肥水或瘦水,均不適宜于魚類的生長。在水質管理工作中,瘦水就要追加糞肥培育水質,培育浮游生物,使其透明度達到適宜范圍,以利于養殖魚類生長。過肥水就要停止施肥或少施肥,或用硫酸銅殺滅水中過多的藍綠藻類,并及時加注新水,使水質達到養殖要求。對于水質經常保持較肥的塘水,可每月潑灑15~20微克/毫升生石灰水1~2次,勤注新水,使塘水保持肥、活、爽。
四、看池塘下風處的油膜
油膜中有大量藻類和有機碎屑,根據油膜的顏色、面積、厚薄可以衡量水質好壞。好水:一般下風油膜多、較厚、性粘、發泡并伴有明顯的日變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煙灰色,下午多呈綠色,油膜中除有機碎屑外,還含有大量藻類;壞水:下風油膜面積過多,過厚且伴著陣陣惡心味,甚至發黑變臭,應立即進行換、沖水,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嚴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餌或施肥。
五、看水華
“水華”就是由于某種浮游生物在水中大量繁殖形成云彩狀的顏色。“水華”池塘的水質肥,浮游植物種類雖少,但數量多,特別是魚類容易消化的藻類占對優勢。這種水對鰱魚、鳙魚的生長極為有利。但是,這種水質的溶氧條件差,如遇天氣突變,不僅容易引起魚類缺氧浮頭,而且往往連藻類本身呼吸所需氧氣也供不應求,造成藻類大量死亡,使池塘水色轉清發臭,嚴重時造成泛塘事故。因此,應根據其變化特點和天氣情況,控制投餌量和施肥量,并采用增氧機和加注新水等方法,將“水華”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當然,對養殖水體水質好壞的判斷不能單從水色或透明度或油膜或水化一個方面進行觀察,而應綜合以上五個方面以及相應的季節進行判斷,具體的結果可以參考表1和表2,然后安排水質的調節和管理工作。
表1水質類型與水色、透明度與水生生物或化學物質的關系
水質類型
|
水色
|
透明度
|
水生生物或化學物質
|
肥水
|
水色渾濁度較小,濃而渾濁,呈油綠色(包括藍綠色,黃綠色和豆綠色)或褐色(包括黃褐色,紅褐色和茶褐色)
|
透明度適中,一般在20-40cm
|
水體中浮游生物含量多,以魚類易于消化的硅藻,隱藻,金藻,輪蟲為主,也有部分枝角類,橈族類,適合養殖鰱,鳙等濾食性魚類,其中,褐色水以硅藻為主,也有一些隱藻綠球藻和柵藻;油綠水以綠藻(綠球藻,柵藻)和隱藻為主,也有一些硅藻
|
瘦水
|
水色清淡,呈淡綠色或淡青色
|
透明度一般在60-70cm
|
水體中浮游生物含量少,絲狀藻類(水綿,剛毛藻等)和水草較多;溶氧條件極好
|
老水
|
水色很濃,呈濃綠色,黑褐色
|
透明度低于20cm
|
浮游植物中藍藻含量多,不利于魚類的消化吸收
|
轉水(也稱水華水,烏云水)
|
水色呈藍綠色,帶狀或云狀綠色
|
透明度較低
|
水體中浮游植物含量極高,但種類很少,裸甲藻,隱藻為主;通常出現在春末或夏秋季節晨霧濃,氣壓低的天氣
|
惡水
|
水色呈紅褐色,棕色
|
透明度較低
|
以含有毒素的紅甲藻為主,魚類攝食后消化不良甚至引起死亡,未經處理不能用于養殖。
|
工業污染水
|
水色混亂,有紅色,褐色,乳白色等
|
透明度變化大
|
水中含過量的硫化物,氯化物以及汞,鉻,鉛,鋅,砷,鎳等重金屬,對魚類的生存,生長和發育極為不利。未經處理不能用于養殖。
|
表2水質類型、水色、水華與浮游生物優勢種類間的相互關系
水質類型
|
水色
|
水華顏色和形狀
|
浮游生物優勢種
|
季節
|
高產池,典型優良水質
|
紅褐
|
藍綠,云塊狀
棕黃,云塊狀
草綠,云塊狀,濃時呈黑色
醬紅,云塊狀
|
藍,綠,裸,甲藻
光甲藻
滕口藻
隱藻
|
春末至秋末
春末至秋末
春末至秋末
春夏秋
|
肥水,一般
|
紅褐
|
翠綠,云塊狀
|
實球藻
|
春,秋
|
肥水,良好
|
黃褐
|
姜黃水華
|
小環藻
|
夏,秋
|
較瘦水質
|
黃褐
|
紅褐,絲狀
|
角甲藻
|
春
|
肥水良好
|
濃綠
|
表層具有墨綠色油膜,性粘,發泡
|
衣藻
|
春
|
肥水,一般
|
濃綠
油綠
|
碧綠水華,下風具墨綠油膜
下風表面具紅褐或煙灰油膜,性粘
|
眼蟲藻
殼蟲藻
|
夏
春末至秋末
|
較老水質
湖淀水,差
肥水,良好
|
油綠
銅綠
豆綠
|
無水華,無油膜
表層銅綠絮紗狀水華,顆粒小,無粘性
表層豆綠絮紗狀水華,顆粒大,無粘性
|
綠球藻
微囊藻,顫藻
螺旋項圈藻
|
春末至秋末
夏,秋
夏,秋
|
瘦水,差
良好,易浮頭
|
淺綠
灰白
|
表層具鐵銹油膜,性粘
無
|
血紅眼球藻
輪蟲
|
夏,秋
春
|
鄭州百益寶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售后產品使用方法及技術咨詢服務,詳情請咨詢張
經理,聯系電話(同微信):13213022263
(責任編輯:百益寶em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