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鴨育成期的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
從6周齡至18周齡為鴛鴦鴨的育成期,此階段鴛鴦鴨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需求高,食欲旺盛,采食量大。育成期的特點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強,比較容易管理。其飼養管理要點如下:
過 渡 期 的 飼 養
從雛鴨舍轉入育成舍前3~5天,將雛鴨料逐漸調換成中雛料,使鴨子慢慢適應新的飼料。
鴨舍一般不加溫,但在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會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應在開始幾天適當增
溫。轉群前必須空腹方可轉舍。
育 成 期 的 飼 料
這個時期應逐步加大粗料和青料的用量,青綠飼料應占精料量的50%~70%,若無青綠料
應按配合料總量加入0.01%的禽用復合維生素。精料可采用如下配方:玉米60%、麩皮15%,
魚粉2%,豆餅15%,骨粉2%,干草粉4%,食鹽0.37%,氯化膽堿0.03%,微量元素
0.1%,蛋氨酸0.03%,多維素及其它添加劑1.5%。
1、保持圈內清潔干燥,注意防風、防雨,夏天運動場要有遮蔭棚。
2、密度適當,以10~15只/平方米為宜,隨著鴨齡增大,要不斷調整密度使圈內經常保持空氣新鮮。
3、分群飼養,按大小強弱分群,
尤其對體重較小、生長緩慢的弱中雛應集中喂養,加強管理使其生長發育能趕上同齡強鴨,提高鴨群生長發育整齊度。
4、育成期鴨舍內設置洗浴水糟,
每天定時洗浴,但后期洗浴時間不可過長,以免能量消耗過多影響經濟效益。
5、在圈舍內放幾個砂礫小盤或在精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砂粒,有助于提高鴨的消化機
能,降低飼料消耗,提高飼料轉化率。
6、 鴨的后期催肥鴛鴦鴨在出售前兩周開始集中育肥,將鴨群轉入光線較暗、空氣流通的棚舍內,適當限制鴨群活動。喂以高能飼料或粉碎的玉米粒,任其自由采食,當大部分個體膘肥肉滿時,即可及時出售。
疾 病 防 治
制定綜合性防制措施,對圈舍用具,定期清掃、消毒,保持圈舍的清潔、干燥、衛生。
嚴禁外來人員進入鴨舍。做好霍亂、鴨瘟的預防。60~70日齡注射禽霍亂滅活菌苗,
0.5ml/只,70~80日齡注射鴨瘟疫苗1ml/只;初生雛鴨做好白痢的預防,可選用土霉素
0.02%或0.01%痢特靈罐頭拌料,連喂3~5天,也可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或慶大霉素
4萬單位/kg水給鴨飲水。
解決以上問題并且,em菌畜禽類養殖有以下七大好處:
1、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成本;
2、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減少以致不用獸藥,能使畜禽發病率降低70%以上;
3、促進生長,增加日增重,縮短飼養時間;
4、提高繁殖率,提高產蛋量,提高肉蛋品質;
5、消除圈舍惡臭,減少蚊蠅,凈化環境,減少疾病發生;
6、脫毒性能優良;
7、全面改善肉、蛋、奶的品質,生產鮮嫩無腥的純正天然綠色食品。
鄭州百益寶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售后產品使用方法及技術咨詢服務,詳情請咨詢張
經理,聯系電話(同微信):13213022263
(責任編輯:百益寶em菌) |